- 冉劲;李永航;
犯罪记录封存与前科消灭并非择一关系,两项制度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适用时间上具有交错性。在轻罪治理中,实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与轻罪前科消灭“双轨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通过消减社会公众对犯罪记录的非规范性评价,使犯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应侧重于解决因犯罪圈扩张导致的犯罪标签泛化问题,适用于法定最高刑为2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微犯罪。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主要通过消除对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帮助犯罪人再社会化,应侧重于解决轻罪案件犯罪附随后果泛化问题,适用于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罪。轻微犯罪案件可以协同适用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为确保“双轨制”的顺利运行,应完善犯罪记录查询制度,修改与之矛盾的法律制度,构建相应的司法救济、法律监督机制。
2025年05期 v.37;No.190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金海雁;何沁蓉;
由于现有法律规范并未对被害人过错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司法实践对于被害人过错的认定观点不一,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结合司法实践现状而言,要规范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一是要厘清道德过错与法律过错的区别;二是要规范被害人过错的内涵,被害人主观心态系故意或过失,客观行为应当具有不法性或严重不当性;三是要明确被害人过错程度的分类,只有一般过错和严重过错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对于造成社会危害性显著轻微的过错,无需纳入刑法评价范围。
2025年05期 v.37;No.190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韩希霖;
随着跨境网络犯罪的出现,电子数据业已成为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然而,电子数据的易转移性、易灭失性使传统司法协助因效率低下捉襟见肘;单边取证又因主权争议而运用受限;而借助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中转的公私合作模式亦无法完全突破前述模式的障碍,还会引发泛化监管风险。这本质上是国家主权、数据安全与控制犯罪三种价值的冲突以及协助主体的义务矛盾。对此,应当明确主权的首要价值地位,坚持“数据存储地”的管辖权模式,坚守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程序法根基。在具体路径上,司法协助是首要方式,通过简化程序、强化合作填补效率不足;在尊重他国主权的基础上,将单边取证作为司法协助的例外性补充;公私合作取证方式尚不成熟,应从取证范围、合作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完善制度构建,明确具体路径。
2025年05期 v.37;No.190 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洋;程喆;高承涛;
根据启动方式的不同,自行鉴定分为两种类型,即当事人单方委托的鉴定与双方合意的鉴定。自行鉴定是当事人的私权行为,受诉人民法院与自行鉴定人之间未发生公法性质的诉讼法律关系,这与法官行使证据调查权参与的司法鉴定不同,自行鉴定因此不构成证据方法。然而,现行规范和部分司法实例却将自行鉴定作为证据方法使用,违背了证据法定原则和证据申请法理。为了保障法官自主证据调查权独立运行,综合比较法经验、证据理论与实务观点,自行鉴定意见应被定性为当事人的事实主张,是专业人士辅助当事人进行的事实陈述,不具有证据方法属性。基于事实主张性质,自行鉴定的证据调查规则应当调整,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符合主张具体化要求,并且满足证据调查必要性时,方才启动证据调查程序。
2025年05期 v.37;No.190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海;陈爱武;
面对以诉讼离婚为主的各类家事案件数量不断攀升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家事审判应发挥“诊断、修复、治疗”功能,标志着司法理念从对抗性裁判向愈疗性干预的转型。以“愈疗法理学”为核心,深入探究其作为综合法律运动重要载体的理论内涵,通过对比分析其与问题解决型法庭、恢复性司法、预防性法律等实践载体的异同,展现出愈疗法理学的跨学科本质与独特价值。愈疗法理学通过融合社会科学知识搭建起以当事人情感福祉为导向的司法框架,为家事审判提供了兼具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的革新路径。对我国家事审判改革而言,法官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储备与运用刻不容缓;这有助于提升纠纷解决的愈疗效果,推动家事司法实践从传统的“定分止争”向“修复关系”的更高层次转变,更好地维护家庭关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025年05期 v.37;No.190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